野外遇到风雪如何求救与自救
 
 野外手机可能没有信号,电脑可能没有网络。随时携带对讲机,及时求得援助。自救互救要领:
 
 ①应随身携带对讲机与外界取得联系。
 
 ②带上手电筒。
 
 ③如果乘车在野外被积雪封堵,可通过移动电话向交通管理部门求救。
 
 ④营地如果靠近村落,可向村民求救。
 
 ⑤设法向有公路的方向靠近,向过往的车辆求救。
 
 ⑥如果在茫茫雪海,可点燃树枝,在火堆上放上潮湿的柴草,保证让其冒烟;夜晚可放一些干柴,火越旺越好。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上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各堆之间最好等距离。
 
 ⑦地对空信号,可在地上摆出“FILL”,是国际通告的紧急求救信号,每个字母长10米,宽3米,每个字母间距宽3米。
 
 ⑧利用声音求救。可呼喊,也可借助其他物品发出声响,如棍子、罐头盒等。
 
 冻伤处理方法
 
 冻伤是指人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产生的伤害事故。恢复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是救治的第一目标。自救互救要领:
 
 ①人体产生冻伤主要发生在手、脚、耳朵等部位,所以在风雪中应选择保温较好的羊绒制品或羽绒制品进行保温。
 
 ②处理冻伤,首先应使患者尽快脱离寒冷环境,迅速脱去寒冷潮湿的衣物,进行保暖。要多方面补给热量。
 
 ③用温水或者施救者用体温将冻伤处温暖至恢复血色为止,切忌摩擦及按摩冻伤部位。
 
 ④抬高冻伤处可以减少肿痛。
 
 ⑤轻度冻伤可用冻伤霜缓解。
 
 ⑥重度冻伤,切忌采用雪搓、冷水浸泡、直接火烤等错误方法。应将受冻部位浸入40℃—42℃温水中快速融化复温,然后迅速送往医疗治疗。
 
 风雪中如何保暖
 
 冬季在寒冷环境中逗留时间过长,可引发心脏病、流感、支气管炎等,因此应注意保暖。自救互救要领:
 
 ①如果是风雪中宿营,衣物应置于睡袋内,必须戴毛帽、穿毛袜。将一些松软的衣服填在睡袋中,睡觉时将睡袋的缝隙都塞满,这样容易保暖。临睡觉前最好喝一杯热饮。帐篷应是专用的防寒帐篷。
 
 ②用服装御寒,最外层的衣服应具有防风性;羽绒衣内形成相对不流动的空气层,保暖性好;内衣应选择柔软、吸湿、透气,利于保温、干燥的衣服。
 
 ③风雪天皮肤最好不外露,以免被冻伤,要戴上棉手套和耳套。
 
 ④禁止穿软底低帮的鞋或多层毛衣和外套,因为这些都不保暖不防水不防风。
 
 如何避免雪盲症
 
 造成雪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睛完全暴露在雪地中,由雪地反光刺激产生。自救互救要领:
 
 ①在高海拔环境中,为了防止雪盲的发生,必须佩戴护目镜,阻挡紫外线,这种护目镜必须能滤过90%以上的紫外线,从而可以减轻雪地反射光的刺激。
 
 ②旅行时可戴上一副黄绿色或茶色护目镜,既可阻挡紫外线,又可欣赏美丽的雪景。
 
 ③如果在雪中没有带护目镜,可以用纸板或木片制作简易护目镜。
 
 如何在冰雪地行走
 
 遇结冰路面,应慢行;不幸摔倒,尽量用手及双肘撑地,以减轻身体撞向冰面的冲击力。自救互救要领:
 
 ①在雪地上行走,切忌提重物。
 
 ②双手也不要揣在衣兜中。双手来回摆动能起到平衡作用。
 
 ③应穿带有防滑作用或鞋底粗糙的鞋子。
 
 ④雪地行走时应佩戴护目镜,保护好眼睛。
 
 本文由山西省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赵胜进行科学性把关